首页 > 资讯 > 行业动态
大溪注塑行业,阔步踏上转型路
http://www.chinaluogan.com 2015-12-29 10:53:23

核心提示:1978年年初,温岭市大溪镇大溪村村民金庆行,从大溪小学校办厂购置了因转产而变 卖的一台25克注塑机,又从舟山购置了一台125克注塑机,创办起大溪镇第一家注塑个体企业,大溪镇产销日用塑料的新时代由此开启。37年后的今天,注塑 业早已成为这个镇的第二大支柱产业——2008年,大溪镇获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授予的“中国日用塑料之乡”称号。

然 而,几十年的大浪淘沙,大溪注塑产业渐渐暴露出产品单一、企业“低、小、散”、科技含量不高等问题,到现在,这些问题已成为阻碍产业发展的“拦路虎”。近 年来,大溪镇政府与企业一起,不断探索与实践,努力走转型升级之路。12月初,笔者连续走访当地政府和相关企业,看到了正在变革中的大溪注塑业。

本报通讯员杨鹏文/摄

优势变劣势,曾经的风光不再

说 起大溪的注塑,大多数人首先会想到脸盆、塑料篮等简单的生活用品,这些在上世纪90年代和2000年初期畅销的商品发展至今,由于技术含量低,每个地方都 能生产销售,渐渐失去了优势。而工业塑料、航空塑料、环保塑料等新型塑料制品带来的冲击,更是让传统的大溪注塑企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。

“浙江注塑城”又名“浙江鸿达集团有限公司”,成立于1992年,占地50亩,拥有建筑17幢,面积达3.8万平方米,聚集着166家注塑生产企业。这里在2000年成为全国最大的日用塑料制品生产销售基地。

叶安春是首批在注塑城办厂的创业者之一。在他的企业里,可以看到典型的“注塑城模式”。只见建筑的前半部分为商铺,简洁的展架上摆放着脸盆、塑料篮、鱼筐等产品,后半部分为厂房,两名工人操作着一台注塑机,一件件商品就这样被生产出来。

“1993年企业刚起步时,这里的产品很畅销,不但国内市场需求量大,而且还出口东南亚、东欧及俄罗斯等市场。那时候,老板们的日子过得很滋润。”叶安春回忆起注塑城刚成立时的场景,一脸的幸福。

“这 里没有大规模企业,一到两台注塑机的居多,产品的技术含量低,后续研发又跟不上,虽然生意蛮好,但是原先的‘领头羊’地位没了。后来,山东、江西等地的企 业纷纷模仿我们的产品,导致整个市场竞争激烈,价格战异常惨烈,很多企业适应不了,要么外迁,要么关闭。”叶安春对现在注塑城内企业的生存状况充满了担 忧。

笔者还从该镇消防、安监等部门了解到,注塑城里多为“低、小、散”企业,曾经存在着较为严重的侵占消防通道、“生产、仓储、住宿”三合一等安全隐患。2013年开始,该镇对注塑城进行了大刀阔斧的安全隐患综合整治,整个园区的安全状况才得以较大改善。

“这里的企业也想转型升级,走出一条新的发展之路。但目前,最缺的是场地和人才。”叶安春和注塑城的其他企业家一样,都想把企业做得更强更好。

规上企业,转型升级主力军

在大石一级公路高田村至上新建村附近的注塑工业园区,一幢幢崭新、高大的厂房林立,这里分布着“天冠”、“丰利莱”、“双峰”等2000万元规模上注塑企业,有的年产值过亿元。

天冠塑料制品有限公司是一家综合性的塑料制品生产企业,公司创建于1987年,占地面积2.98万平方米,拥有500克-40000克大型注塑机30余台和200名专业工人的生产线,年产量能达1.5个亿,已成为本地的骨干民营企业,在日用塑料行业中一枝独秀。


“这台40000克的大型注塑机,应该是大溪镇引进同等质量机型的第一台,那时候足足花了500多万元。它制造出来的大型塑料垃圾桶,在市场上反应非常好,还走进了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。”公司负责人赵守平指着一台体型庞大的机器说。

“天冠”是从“低、小、散”的家庭作坊发展成为如今的行业龙头的。说起“天冠”转型升级的秘诀,赵守平反复诉说着“加大投入、更新设备、引进人才、强化自主品牌”这几个关键词。

在 “天冠”厂房后面,是仁和宝家居用品有限公司。和注塑城里的大部分企业一样,他们生产的也是脸盆、塑料篮等小件商品。但是,与那些企业不同的是,“仁和 宝”生产的小件商品走进了沃尔玛、家乐福、华润等超大型连锁超市,并受到欧美发达国家的青睐。这得益于公司的产销研发一体化战略。

“近年来,公司运用新型管理模式,施行产销分离的成本核算及考核模式,改变了传统的家族式管理模式。此外,公司也引进了大量的设计、销售等方面人才,夯实人力资源。”该公司销售经理陈海粟说。2012年,在上海注塑行业打拼了9年的陈海粟,被公司作为高端人才引进。

在车间,笔者没有看到需要两个人操作的传统注塑机,取而代之的是不停挥舞着机械手的全自动注塑 机。今年9月份,该公司更新了所有设备,实现了生产全机械化,从倒料、成型、取货等各个环节,节省了极大的人工成本,还提高了产品的质量。接下来,该公司 将研发生产《稻草熊》系列产品,不断扩大品牌影响力。

在转型升级的路上,像“天冠”、“仁和宝”这样的规上企业成为了主力军。

政府帮扶,产业新格局初显

注塑产业的发展难题,早已引起了大溪镇政府的关注,该镇也一直在帮助企业实现转型升级。

该镇相关负责人告诉笔者,帮扶企业进行转型升级的第一步就是安全隐患整治,只有在安全的生产环境下,才能谈发展。不然,一起事故就可以毁了企业的多年心血。镇里对存在安全隐患的企业采取限期整改、关停等措施,并引入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体系,提高企业的安全指标。

此 外,该镇对“低、小、散”企业采取关停一批、孵化一批的策略,坚决淘汰掉不符合市场规律和法律的企业。原先全镇的注塑企业超过700家,现在精简到了 400多家。虽然数量少了,但质量提高了,很多企业加入到了2000万元规模上企业行列。目前,该镇已有2000万元规模上企业27家。2014年实现规 上产值约8亿元,同比增长0.72%,占全镇规上工业产值的6.17%。

为了鼓励企业进行转型升级,该镇在土地指标极其紧张地情况下,专门为发展潜力巨大及规上龙头企业安排用地。也就是说,企业不主动谋发展,将很难拿到土地。目前,该镇已建有4个注塑工业园区,占地800多亩。

近年来,该镇通过加大政策扶持力度,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,增强自主创新能力,使得日用塑料行业规模持续壮大,产业集聚不断加快,配套企业日益完善。一个产业链完整、社会化协作、专业化生产的产业格局,正在逐步形成。

文章关键字: